“活着”究竟意味着什么?来自诺贝尔生理学奖
诺贝尔奖获得者、遗传学家赫尔曼·马勒(Hermann Muller)就没这么犹豫了。他在1966年用简单的一句话将生物单纯定义为“具有进化能力的东西”。马勒正确地指出了思考“生命是什么”的关键,就在于确立达尔文的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伟大思想。进化论是一套机制——事实上也是我们所知的唯一机制——能在不借助超自然的造物主的情况下,产生出多样的、有组织、有目的性的活的实体。
当然,很多人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。薛定谔在1944年出版的极富先见之明的著作《生命是什么》中,阐述了他对遗传和信息的看法。他提出了“生命密码”的构想,现在,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写在DNA中的信息。但在书的结尾,他暗示了一种近似活力论的结论:要真正解释生命是如何运作的,我们可能需要一种全新的、尚未被发现的物理法则。
我们要关心一切生命,照料一切生命
我给你们描述的这番演变看似真实可信,但请记住,这也是高度猜测性的结论。第一批生命形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,所以我们很难得知生命之初发生了什么,甚至很难确定35亿多年前的地球本身到底处于什么状态。
死亡是生命的必由之路
所有生命的化学基础中的这些深刻共性,指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结论:如今地球上的生命只发生了一次。如果不同的生命形态各自独立地出现了好几次,并存活下来,那么,它们的后代能以如此相似的方式进行基本运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在这三者中,解释细胞膜的形成可能是最容易的。我们知道,构成细胞膜的那种脂质分子可以通过自发的化学反应来形成,这些反应涉及的物质和条件在年轻的地球上应该已经存在。当科学家们将这些脂质放入水中后,它们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表现:它们会自发地组合成由膜封闭的中空球体,球体的大小和形状与一些细菌细胞差不多。
但是,储存在基因DNA序列中的信息不能一直处于隐藏状态而不发挥作用。信息必须转化为行动,以生成支撑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和实体结构。储存在化学性质稳定但相当无趣的DNA中的信息必须转化为有化学活性的分子:蛋白质。
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中,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。改善光合作用这一生命过程,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和光能的利用效率,成为了提升淀粉的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。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,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生命——活着—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从气候变化到流行瘟疫,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到食品安全问题——面对一系列的未知世界,想要做出解答,进而得以更好地生活下去,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生物学,理解生命。
拥有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能力,这是我用来定义生命的第一个原则。正如我在自然选择那一章中所说的,它取决于三个基本特征。为了进化,生物体必须能够繁殖,必须有一套遗传系统,并且,遗传系统必须表现出变异性。任何具有这些特征的实体都可以且必将进化。
这些工作都很重要,但只是个开始。对于理解数十亿个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如何结合并产生抽象思维、自我意识和看起来的自由意志的,我们还只是在起跑线上。为这些问题找到合情合理的答案,可能要耗费21世纪这一百年,甚至可能需要更久。而且,我相信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自然科学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。我们将不得不吸取心理学、哲学和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文科学带来的各种真知灼见。计算机科学也会很有助益。当今最强大的“人工智能”计算机程序就是用高度简化的形式,为了模拟生命体的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方式而构建的。
蛋白质也是碳基聚合物,但与DNA不同的是,蛋白质上大部分化学性质可变的部分位于聚合物分子的外部。这就是说,它们会影响蛋白质的三维形态,也会影响它们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。最终,这使它们能够发挥诸多功能,构建、维持和再造化学机器。与DNA不同的是,如果蛋白质受损或被破坏,细胞可以轻而易举地构建一个新的蛋白质分子来替代它们。
这是个大问题。我在学校得到的答案是生物必考题MRS GREN 清单之类的东西——生物体会表现出如下特征:运动(movement)、呼吸(respiration)、应激反应(sensitivity)、生长(growth)、繁殖(reproduction)、排泄(excretion)和吸收营养(nutrition)。这番简洁明了的总结确实概括了生物体的行为表现,但对于“生命是什么”,却算不上令人满意的解释。我想换一种思路。根据我们已经逐步理解的五个生物学的重要概念,我将总结出一套可以用来定义生命的基本原则。这些原则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命是如何运作、如何开始的,以及将我们星球上的所有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关系的本质。
文章来源:《生理科学进展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kxj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8/890.html
上一篇:二维纳米材料水解制氢抗炎研究获进展
下一篇:我国儿童临床用药需求得到明显改善